一、粉体混合模型的由来
粉体混合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直以来研究粉体混合都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由于粉体颗粒形状千般万状、粒径大小不一、轻重各异且品种繁多。而混合过程是在粉体运动状态下进行的(即粉体不断发生位移的改变),所以静止状态下研究粉末混合时很难反映混合的真实形态。
郑州金合公司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结合各个行业上千种粉体分析研究,观察到在激烈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的粉体会呈现出类似液体状的运动特征(粉体有上浮、下沉、悬浮、粘性相互影响等),施加的外力越激烈,粉体液体化特征越明显。鉴于这样的一个特征,我们建立了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粉体混合动态特征,让粉体混合研究工作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二、运动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定义
定义:在外力的作用下容器内的粉体发生激烈运动,在运动粉体中粉体颗粒之间相互掺和混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液态化特征,即粉体颗粒因自身的因素会在主体粉中出现“上浮”、“下沉”、“悬浮”现象。这种粉体的运动模式就是运动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如下图。
三、运动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内涵
1、粉体颗粒在主体粉中的运动趋势
根据液态化混合模型原理有以下运动趋势
1)、同等条件下粉体颗粒较轻,运动趋势是上浮、反之是下沉,粉体颗粒越轻则上浮趋势越明显,越不利于均匀混合的进程;
2)、同等条件下粉体颗粒较小,运动趋势是上浮、反之是下沉,粉体颗粒越细小则上浮趋势越明显,越不利于均匀混合的进程;
3)、粉体颗粒的密度和粒径均衡,运动趋势处于中间悬浮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有利于均匀混合的进程。
2、液体化混合模型中的“液体”密度是什么
液态化混合模型的载体就是被视为“液体”的主体粉,其“液体”的密度就是主体粉的平均密度。粉体颗粒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就下沉。
液态化混合模型的载体还有一个“液体”指标就是粒径即主体粉的平均粒径。粉体颗粒的粒径大于“液体”的粒径(主体粉粒径)就下沉。
3、粉体运动的程度越激烈液态化现象就越明显
粉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粉体运动越激烈其过大或过小的粉体颗粒上浮和下沉的运动进程就越快。
4、主体粉流动性越好液态化现象就越明显
当参与混合的主体粉流动性越好,其过大或过小的粉体颗粒上浮和下沉的运动进程就越快。
四、运动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的意义
运动粉体液态化混合模型为研究粉体混合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以后的粉体混合研究指明了方向:
1、直观展示了粉体颗粒在主体粉中的运动趋势,还揭示了不同粉体之间均匀混合的难易程度及其原因。
2、成为指导粉体混合的实验以及制定混合工艺的依据。
3、为量化、深化分析粉体混合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液态化混合模型是金合混合指数(详情参加粉体混合小百科题目19)的基础,对精确指导粉体混合具有现实意义。
金合混合指数是我们团队对粉体混合行业的倾情奉献,仔细阅读定有收获!
金合双动微信公众号